項目實施原則
l 實用性原則
以業務需求為主導,完整地實現系統預期功能為目標,并充分考慮企業發展的需要來確定系統規模。
l 接口良好性原則
系統能夠提供比較良好的接口,便于系統的維護與修改,同時可以比較方便的進行業務流程的修改。
l 安全性原則
我公司服務于企業業務拓展及辦公需要,對安全級別要求較高。系統應能提供網絡層的安全手段防止系統外部成員的非法侵入以及操作人員的越級操作,保護網絡建設者的合法利益,所有應用項目和軟硬件都應當具有比較好的安全方案。
l 可靠性原則
系統設計能有效的避免單點失敗,在設備的選擇和關鍵設備的互聯時,應提供充分的冗余備份,一方面最大限度地減少故障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要保證網絡能在最短時間內修復。
l 成熟和先進性原則
系統結構設計、系統配置、系統管理方式等方面采用國際上先進同時又是成熟、實用的技術。
l 規范性原則
系統設計所采用的技術和設備應符合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業界標準,為系統的擴展升級、與其他系統的互聯提供良好的基礎。
l 開放性和標準化原則
在設計時,要求提供開放性好、標準化程度高的技術方案;設備的各種接口滿足開放和標準化原則。
l 可擴充和擴展化原則
所有系統設備不但滿足當前需要,并在擴充模塊后滿足可預見將來需求,如帶寬和設備的擴展,應用的擴展和辦公地點的擴展等。保證建設完成后的系統在向新的技術升級時,能保護現有的投資。
l 可管理性原則
整個系統的應易于管理,易于維護,操作簡單,易學,易用,便于進行系統配置,在設備、安全性、數據流量、性能等方面得到很好的監視和控制,并可以進行遠程管理和故障診斷。
l 保護現有投資原則
充分利用已有設備和系統,實現已有數據的利用和保護以及現有工作人員知識的利用。
實施服務特點:嚴謹有效的調研和實施方式
業務建模,是以業務描述而非代碼為核心來構建信息系統,業務建模使信息系統成為一種與技術無關的描述性資源,在構建、發布和運行商具有技術無關性,業務建模提供了真正高效的開發、維護和管理模式,使企業能實現隨需而變、自我掌控

業務建模是一種全新的軟件開發和維護模式,可以有效的實現:
1. 快速開發、靈活調整
2. 業務驅動、技術無關
嚴謹的調研方法論:
為了確保項目的有效實施完成,正式實施前的項目調研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這也是當前各類軟件企業服務實施的軟肋,由于沒有科學而嚴謹的調研,使得項目周期的完成一拖再拖,項目質量同時也得不到有效地保證。
有基于此,鯤鵬ERP不僅是口頭上面的重視,而是科學的利用工具和有效的把握關鍵環節,有效的提高鯤鵬ERP管理系統的實施效率和質量。
項目實施進度計劃
項目實施流程
項目計劃階段
項目實施調研
合同簽訂后,乙方項目經理制定人員實施團隊人員分配計劃,以及實施詳細計劃安排,并派需求分析師在15個工作日內到甲方處進行充分溝通,并進一步細化項目功能細節需求,制作需求分析說明書和系統總體設計書;
1) 需求調研目標及作業方式
(1)達到目標:了解客戶情況(包括系統操作人員文化層次等)以及現場參觀。 (2)作業方式:會見公司相關負責人及到客戶現場參觀。
(3)客戶提供資料:
a) 客戶公司組織圖
b) 客戶產品型錄
c) 客戶產品工藝資料
d) 客戶現行庫存帳務報表
e) 提供一套現行完整的非空白表單
2) 具體進度安排與協調
目的:根據實際情況制定項目進度安排;
作業方式:實施方根據項目情況安排進度表。
3) ERP導入會議召開
目的:落實各部門實施工作;
作業方式:召集各部門相關負責人召開會議;
客戶提供資料:
相關負責人、責任人列表;
環境安裝階段
1) 網絡環境調試
目的:了解客戶系統運行網絡的布線情況,測試網絡運行情況。 作業方式:實施人員到客戶現場調試。
2) 服務器硬件檢查與測試
目的:了解客戶系統運行所需服務器到位情況以及運行情況。 作業方式:實施人員到客戶現場調試。
3) 服務器軟件安裝與測試
目的:安裝程序的服務器端以及客戶端。 作業方式:實施人員到客戶現場調試。
系統培訓階段
1) 系統使用人員培訓
目的:讓使用人員了解產品系統能作些什么,及如何作。 作業方式:客戶公司大班上課。
2) 使用人員培訓后測試
目的:測評培訓的效果
作業方式:考題;
制度規劃階段
1) 產品及其結構劃分
目的:產品BOM分階原則的設定。 作業方式:實施人員指導下,由客戶方協調完成制定。
2) 編碼規則定義
目的:制定物料編碼規則; 作業方式:實施人員指導下,由客戶方協調完成制定。
3) 各種流程作業的制定
目的:流程重組或制定; 作業方式:實施人員指導下,由客戶方協調完成制定。
4) 系統環境參數制定
目的:確定系統的環境參數(例如小數點等); 作業方式:實施人員指導下,由客戶方協調完成制定。
正式上線階段
1) ERP環境的設定
目的:1、根據制定的規則,設定軟件的相關參數;
2、帳套的開啟。 作業方式:客戶方完成,實施方配合。
2) 基礎數據錄入
目的:建立系統基礎資料庫。 作業方式:客戶方完成,實施方配合。
3) 系統試運行
目的:讓客戶在使用系統前,熟悉系統,并測試各流程的實際環境運行情況。
時間:視項目具體情況安排。 作業方式:客戶方完成,實施方配合。 系統試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由實施方負責解決;
4) 系統初始化
目的:建立系統運行的正式運行環境,包括數據初始化及所有開賬工作。 作業方式:客戶方完成,實施方配合。
5) 系統正式運行
項目評估階段
項目結案
項目實施分工管理
l 項目組織管理分工圖:
l 分工說明:
在項目領導小組的直接指揮下,項目總監負責在項目領導小組與項目經理之間的實時聯系與監控,并負責與有關項目專家組聯系,隨時準備迅速地解決所有可能會出現的問題。
項目經理直接對整個項目的領導負責,包括與甲方項目經理相互協調配合;領導項目實施組進行項目的具體實施;負責協調安排培訓工程師對甲方進行有關項目的培訓。
其中項目實施組成員包括質量工程師、系統開發工程師、項目安裝與調試工程師,具體負責工程實施。
系統安裝和測試期間我公司派1-2名工程師駐場實地工作。
l 項目經理保障
項目經理負責處理該項目,與甲方項目負責人緊密配合,每周寫一個總結,牽涉用戶認可之事,應有用戶簽字,聯系解決所有與項目有關的問題、事件和進程,協調工程中牽涉到的各個方面,確保工程按計劃順利完成。系統工程師將被具體地指派到各自的模塊,以協助項目經理確保工程按計劃順利完成。具體的保障項目有以下幾點:
一、提供滿足用戶需求的方案設計
為保證系統的全局性和完整性,共同進行需求分析,保證技術設計的準確性和實用性,使得較長時期內滿足各項業務需要。
二、提供到位一個優質產品系統
在系統驗收前為一個完整的監督過程,包括規章制度、各環節的控制監督,由專人處理和系統工程進度同步。
三、項目關鍵文檔與關鍵點實施
分解合同中服務項目、合同及有關法則的審核、建立客戶初步服務計劃、監督過程和反饋、技術難點及其解決、合同技術環節的反饋變化應及時掌握、系統性能安裝調試(網絡、測試、聯調)、系統的試運行和文檔的編制。
|